河南省教育网-民声频道

那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51岁了,他完成自己的理想了吗?

[?? 新浪教育 ??] 作者:
2017-11-16 14:46:00 |
  1
 
  北大老校长许智宏说过“北大学生可以做国家主席,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
 
  1985年,陆步轩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的陆步轩在柴油机场干过,下海经过商,破产后,前妻离开,一步错,步步错,陆步轩被柴米油盐的现实逼上了屠夫之路。
 
  他并没有被生活打倒,也没有被“北大光环”捧得太高。文弱书生拿起切肉刀,操持起了自己的“眼镜肉铺”,从起早贪黑的惨到经营,到生意越来越好,陆步轩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回报和外界的关注。
 
  成名后,他回到自己最初向往的事业单位干了12年,又觉得太过安稳,赚不到钱,于是又一次经营起了生意,直到他和合伙人创办的“壹号猪肉”销售额破10亿,16年将肉铺开上了天猫商城。
 
  现今,陆步轩在全国已经有了1000多家连锁专卖店,建立了从育种、养殖、屠宰、配送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管理体系。
 
  陆步轩还曾出过自述的20万字纪实文学《屠夫看世界》,也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屠夫的屠夫学校编写过《猪肉营销学》教材。
 
  年过50的陆步轩,实现了从北大才子到猪肉企业家的大转型。
 
  虽然在外界看来,这个北大猪肉佬成功了,但是陆步轩曾在2013年以成功企业家校友的身份,回到母校北大发表演讲,却说到“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说完后一度哽咽。
 
  有记者问他:“如果你的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你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陆步轩不喜欢回答假设类的问题,因为他觉得生活不是自己选择的,只要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做到善始善终、尽善尽美就不错了。
 
  现今的陆步轩已经跟“北大”和解,不再觉得“北大”和“猪肉”放在一起是不光彩的事情,他只希望真真实实地做自己。
 
  陆步轩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喜欢的语言研究,成为一名“词典编辑者”,却成为了一位猪肉企业家。
 
  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或许陆步轩的故事定义了他自己的成功。
 
  但是,仍有些许疑问值得我们探讨,能考上北大的才子,必定智商超群,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理想?
 
  2
 
  是什么阻止天才完成自己的梦想?
 
  加拿大作家马尔科姆在《异类》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刘易斯·特曼曾做过一项《天才基因的研究》的调查报告,他挑选出1470个智商介于140-200之间的孩子,跟踪,测量,记录他们的人生经历。
 
  特曼认为那些智商高的人领导了科学,艺术,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全面进步,他们注定是美国未来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这一观点也被大众主流所接受。
 
  但是,作者认为特曼错了,智商并非与一个人的成功成正比,作者提到一个概念“门槛效应”,意思是,智商170与智商70的人有显著的差异,这个时候成功跟智商成正比。但是当智商相差不大的时候,比如130和180,两个人的智商都超过了120,他们两个就都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下面两个故事里,一个智商高达190,一个曾被指控谋杀导师并成功为自己辩护,后者成功了:
 
  A.
 
  兰根是一个智商超群的人,在智商测试中,一般普通人只有100,爱因斯坦是150,而智商200左右的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兰根的IQ测试结果竟达到190。
 
  然而,兰根的现状却出乎人们意料,“兰根有一颗万里挑一的脑袋,但他至今没有对这个世界产生什么重要的影响。他没有参加过学术研讨,也不曾在著名学府引领学术研究,他仅仅是生活在密苏里北部的一个木马农场,整天穿着T恤、牛仔裤,悠闲的坐在自家后院的普通人”。
 
  兰根说过“时至今日,我都从未遇到过比我们童年境遇更悲惨的人”。兰根的母亲一共有4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是和不同的丈夫生的,兰根是最年长的一个,他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失踪了,他童年的记忆被继父的酗酒、殴打,以及穷困潦倒的生活所占据。
 
  高中毕业后兰根进入了里德学院读大学,因为母亲填写助学金申请表的疏忽,兰根错失了奖学金,学校的答复是奖学金已经分发完了,兰根抱怨起了学校的做事方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辍学后,他边工作边考试进入了蒙大拿州立大学,因为住的远,兰根向学校申请将自己上午的课调到下午上,却遭到学校的拒绝。
 
  30年后接受采访的兰根说“我竭尽全力赚钱回到校园,时值冬季,我甘愿每天不辞劳苦搭车进城,付出一切努力就是为了重返校园,但是他们不愿为我做任何事情,简直太糟了,从那一刻我下定决心,我要离开高等教育体系,我要自学。”
 
  就这样,兰根离开了教育体制,现在是农场的一个普通人。
 
  B.
 
  另一位神童叫奥本海默,他是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人类第一颗原子弹项目“曼哈顿计划”的学术带头人。这个天才在受教育阶段遇到的麻烦一点也不压于兰根。
 
  因为厌恶他的博士导师逼他在不喜欢的领域里做研究,奥本海默曾试图毒杀他的导师。这次谋杀最终败露未遂,奥本海默被叫去接受校方询问。
 
  但结果令人吃惊,他振振有词为自己辩护,积极和校方协商,为自己争取到缓刑并接受心理治疗的处理结果。
 
  另外,这样一个在求学阶段有污点的人,去应聘“曼哈顿计划”带头人这样一个20世纪最重要的工作岗位之一,可以说没有什么胜算。
 
  但是他却在高手云集的激烈竞争中,仅凭和“曼哈顿计划”负责人莱斯利·格罗夫斯少将的面谈,就赢得了青睐,最终获得了学术带头人的岗位。
 
  “奥本海默得知,格罗夫斯少将在选择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时慎之又慎,于是,他开始展开魅力攻势,显示自己的才干与天分,这种攻势势不可挡。奥本海默对于原子弹项目的宏大构想使格罗夫斯产生了强力共鸣”
 
  我们不禁想象,如果奥本海默处在兰根的处境中,会失去里德学院的奖学金吗?
 
  是否也无法说服教授把课程从早上调到下午?
 
  显然不会,不是因为他比兰根聪明,而是他懂得如何从社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3
 
  那么,为什么奥本海默仅仅通过语言交谈——面试,就能获得20世纪一份伟大的职业,并成就一生,而兰根连说服教授调整授课时间的能力都没有呢?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称之为“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包括“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么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一个人很有可能具有很高的逻辑分析能力,却缺乏实践智力,也有可能相反,幸运的是,奥本海默这两种能力都很强。
 
  逻辑能力一部分来自于基因,智商测试所测量的也是天生的能力,而社交常识是门学问,是一系列可以习得的技能。我们获得这类技能的场所是家庭。
 
  美国社会学家拉里奥把美国中产阶级父母的教育风格称为“协同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模式,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教给孩子积极应对发生的情况,听取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而低收入家庭的教育风格为“自然成长”(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家长“把抚养子女视为己任,而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做孩子自己的事儿”。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家境贫寒的孩子更守规矩,也有更好的创造力,和独立性。
 
  而协同培养带来的好处则更多一些,富人家的孩子的日程表被安排的满满的,穿梭于学校和各种活动之间,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以及在复杂的组织中应对自如,与成年人打交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拉里奥说,中产阶级的孩子最终形成了“权利”意识,即“这些孩子认为自己有权利提出特殊要求,有权参与互动,愿意分享信息,希望赢得别人关注,通过互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一个4年级的中产阶级孩子,已经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老师或医生调整办事程序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书中兰根和奥本海默的童年成长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
 
  陆步轩的故事也一样,他拥有极高的天赋和智商,但是或许正是因为“实践能力”的不足,令其无法按照心愿完成梦想。
 
  正如他亲口所说,“有种现象,学校里学习好的孩子,走上社会没出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社会上却混得很好。孩子学习好,听到的都是老师、家长的赞美声,走上社会脸皮薄、受不了挫折;不好好学习的孩子经常被罚站、挨骂,走上社会后,人家骂一句,笑笑就没事了,这种人反而百折不挠”。
 
  这也是他本人对自己经历的总结。
 
  当然,上帝是公平的,虽然没有给他“实践智力”的天赋,却给了这个天才一个好的性格。
 
  不像兰根一样消极厌世,将现实世界拒之门外,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生活中。他在遇到现实困难后,踏踏实实地面对眼下生活,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挑战,这也成就了他后来的事业。
 
  因此,天赋重要,实践智力更重要。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
 
  

责任编辑:李淑耀

浏览次数: 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