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疑问:今日头条会不会泄露用户个人隐私?
[??
河南商报
??]
作者:
2017-12-26 10:01:36
|
有人称今日头条没有得到“授权”,就向其推荐通讯录里的朋友,让人担忧隐私外泄
近日,有网友反映,今日头条APP向其推荐了一批“你可能认识的人”,还“温馨”提醒让其关注。此APP推荐的“你可能认识的人”中,有的是该网友手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有的则是其微信好友。
然而该网友表示自己的手机通讯录未向今日头条开放访问权限,在微信“隐私”设置中,也没有开通“向我推荐通讯录朋友”功能。
对此,该网友担心自己隐私被外泄,自己的信息也存在被售卖的可能。那么,今日头条APP真的是个“翻墙的窥伺者”吗?
【惊讶】
今日头条向他
推荐了12位“熟人”
怀疑被泄露信息的爆料者、老家在河南、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金先生起初很惊讶,甚至还有些惊喜,“它帮我找到了十几年没联系的一个老朋友。”
12月15日上午9点多,金先生用手机号登录了今日头条APP,偶然中发现今日头条向其推荐了6位“你可能认识的人”,并提醒他关注这些“可能认识的人”。
查看之后,金先生惊奇地发现,被推荐的人里面居然有一个十几年没联系过的朋友,“确实都是认识的人,今日头条的算法技术果然精准!”他觉得今日头条真牛,连老朋友都能帮他找到。
随后,这种“惊喜”再次出现,“15日推荐一次,17日又推荐一次,每次6个人。”金先生说,前后两次今日头条共向其推荐了12位“你可能认识的人”,里面推荐的还有其家人的名字。
【疑问】
没有“授权”
怎么推荐的都是熟人
细一思忖,金先生发现不对劲,推荐的人里面有其手机通讯录里的人(包括上述那位他十几年没联系的朋友),也有微信好友(没有存对方电话)。
“我的手机号是来北京工作后才换的,郑州那位十几年没联系的朋友根本不知道我的新号。”向朋友确认后,金先生告诉记者,今日头条不可能从他朋友的手机通讯录里发现自己的手机号然后推荐给他,因此他怀疑是今日头条访问了他的手机通讯录。
而对于被推荐的其中一名微信好友,金先生告诉记者,他也向其求证,对方并未存金先生的手机号,只是微信好友,因此他也怀疑今日头条访问了他的微信好友通讯录。
然而金先生表示,自己的手机通讯录未给今日头条开放访问权限,在微信“隐私”设置中,也没有开通“向我推荐通讯录朋友”。
“没经过我的允许就访问。”金先生担心自己的隐私可能被外泄。
金先生发来的截图显示,他没有给今日头条“授权”。
【担心】
今日头条会不会泄露隐私
“担心他们窥探隐私,造成信息泄露,甚至其他安全隐患。”发现这种情况后,金先生赶紧退出了今日头条的登录,截至目前没再登录。
在他看来,采用算法技术进行精准推荐是一种高效服务,技术进步没有止境,但人的行为却有底线,“一家企业,应该无限追求技术的进步;而与此同时,也应该无限追求道德的自律。假如今日头条是饭店老板,我是食客。如果饭店老板根据我在他饭店的消费习惯为我推荐菜品,我觉得是正常的,这是关心客户、用心服务的表现。而如果他为了掌握我的饮食习惯,悄悄跑到我家餐厅看看我每天吃什么菜,打开我家冰箱看我买了什么菜,甚至跑到超市调取我的消费记录看看我买过什么菜,这就不是服务,而是犯罪了。今天他可以根据用户的隐私数据推荐好友,明天就会推荐商品,后天还可能把用户隐私卖给需要用户数据的其他商家!这是我的担心!”
【调查】
今日头条
还有推荐广告的功能?
记者注意到,在知乎上,同样有网友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网友提出自己的疑问,今日头条为什么能推荐手机联系人?“我禁止了今日头条读取手机通讯录的功能,但是今日头条依然会向我推荐手机通讯录里的朋友。”
还有网友表示,今日头条存在收集用户数据的行为,该网友抱怨,自己每次说过什么事情后,第二天今日头条就会出现相关内容,聊天中说过买电饭煲,第二天就会出现电饭煲的信息,等等。
记者从其百度百科资料获知,今日头条有关于“社交和用户行为分析”的介绍,内容显示,“社交和用户行为分析”用户可使用微信、微博、QQ账号或注册今日头条账号登录今日头条。根据其社交行为、阅读行为、地理位置、职业、年龄等挖掘出兴趣。通过社交行为分析,5秒钟计算出用户兴趣;通过用户行为分析,用户每次动作后,10秒内更新用户模型。
【回应】
今日头条:
并不掌握用户的隐私信息
18日下午5点多,记者联系到今日头条北京总部一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针对这个情况,今日头条会有一个官方的回复,并让记者耐心等候,然而记者一直等到18日晚上11点,仍旧没有得到回复。
19日上午,记者再次联系到这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相关负责人还在准备中,并让记者耐心等候。
19日下午5点多,今日头条北京总部发来一份回复,内容如下:
1. 今日头条只是一款信息获取产品,我们并不掌握用户的金融、出行、购买、健康、职业等隐私信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不涉及用户的隐私信息。
2. 用户通讯录在协议允许的情况下被使用,这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通用做法。同时,用户可以非常便捷地选择开启或者关闭这项功能。
3. 今日头条是基于推荐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推送其喜欢的信息与视频。这些数据是通过用户上网行为,包括点击、停留时长、朋友互动、评论等推荐分析出来的。这是包括社交软件、音乐软件等几乎所有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内的普遍做法。
12月25日,今日头条北京总部一名负责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人反映过类似情况。
【说法】
不要拿“通用做法”
来回避问题、逃避责任
在金先生看来,这个回应是模糊的,只说什么通用做法、普遍做法,而没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释,根本不能化解质疑,消除顾虑。他也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1. 今日头条不涉及用户隐私信息,怎么会出现用户刚在淘宝或京东搜索完商品,今日头条就很快给用户推荐同类产品?今日头条如何这么及时地获知用户的消费需求?
2. “用户手机通讯录在协议允许的情况下被使用,这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通用做法。”不要拿“通用做法”来回避问题、逃避责任。目前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频发,难道今日头条也有贡献?何况,从未允许今日头条使用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通讯录。如果今日头条没有私自访问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通讯录,怎么会推荐了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通讯录内的联系人?今日头条怎么知道我们是有联系的人?这是什么算法?
3. 今日头条根据用户在今日头条的行为习惯给用户推送喜欢的信息,这没错。可是,今日头条不能未经允许去窥探用户在今日头条以外的空间内的隐私(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通讯录内的联系人信息),用来分析用户习惯,进行相关内容推送。
责任编辑:王艺锜
浏览次数: 次